郑义斋,原名邓少文,1901年7月18日出生于河南许昌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四方面军经理处处长、经理部部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省工农民主政府财委会主席兼工农银行行长、造币厂厂长等职。
1930年春,党组织上海开办“义斋钱庄”,这里既是党的秘密交通站,又是党筹集经费的公开机构。邓少文改名为郑义斋,担任钱庄经理。在钱庄的两年间,他不畏艰险,闯关越险,多次往来于上海、武汉、北平等地,为党组织筹集经费。1932年春,郑义斋根据党的批示,由上海前往鄂豫皖苏区工作,任鄂豫皖苏区工农民主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兼银行行长、红四方面军经理处处长。同年秋,在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四次反“围剿”时,红军为保卫苏区而英勇战斗,前方需要不断补充各种物资。郑义斋积极组织力量,多方筹集粮食、衣物、资金、军火及医药用品等物资,供给作战的红军,为打击消灭敌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32年12月,郑义斋随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到四川省东北部通南巴一带,担任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省工农银行行长、红四方面军经理部部长兼兵工厂、造币厂厂长。红军入川之初,吃饭、穿衣、用钱等后勤问题亟待解决。当时通、南、巴地处大巴山南麓,粮食产量低,军阀强迫农民大种鸦片烟,种粮面积减少,军阀连年混战,横征暴敛,劳动人民终年吃糠咽菜度日,红军筹粮困难。为解决粮食,郑义斋建议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一是打土豪,破仓取粮;二是采取军民开荒种粮,毁烟种粮,发展农业生产;三是号召群众捐粮,或派人到白区购粮;四是计划供粮、勤俭节约。通过这几种方法,解决了部队吃粮问题。
在川陕根据地建立起来后,郑义斋又制定、实施了严格的经济物资集中统一支配管理制度:①苏区建立各级财政经济委员会,具体负责财政经济工作。各级财政经济委员会一方面受上一级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另一方面受同级苏维埃政府指导;②收支分开。收入的各种款项物资一律逐级上缴至各级财委会,不许保留分文,其余各单位无权提取,各财委会亦不准越级提取;开支则须按照人数逐级向财委会支取,特别开支须由苏维埃常委会开会决定,再由财委会发放;③军队财经工作和地方财经工作分开。红军各部建立相应的经理部,按部队隶属关系实行双重领导,红军收支一律逐级由各经理部负责,无权直接向各级苏维埃提取;④实行预决算制度。各级财委会、经理处,每月底要有预算和决算表册上报,上级根据预算计划开支。密切上下级关系,下级经常报告工作情况和计划,上级经常给予工作指示。
由郑义斋亲自建立的这套财经制度,使川陕苏区物力财力高度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战争和军民生活的必需。郑义斋还常在红军刊物上发表文章,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被大家称为“红色理财专家”。
1937年3月13日,在祁连山漫漫的西征路上,为保护我党经费不落入敌人手中,郑义斋当机立断,命令警卫员带上黄金和银元冲出去,自己组织掩护。在激烈战斗中,郑义斋壮烈牺牲,年仅36岁。
饮水思源,不忘来路。郑义斋的革命人生虽然很短暂,但他为财经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为今日的财经工作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的经验。
来源:鄂豫皖苏区首府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