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省苏维埃石印科是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的红色印刷机构,承担红色政权的法规条令、文件资料和流通货币的印制任务,在开展对敌斗争、宣传发动群众、服务苏区金融、满足经济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后,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为了配合苏区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成立了石印局,最初只印制传单、文件、报刊、列宁小学课本等,后来主要承担印制货币的任务。1930年,湖北省黄陂的印刷技术工人芦楚桥、芦汉桥兄弟两人带了两台石印机,到潢川、息县一带做石印生意,途经根据地,经我党干部宣传教育,自愿留下为红军服务,连人带机器加入石印局工作,此时石印局改名为石印科,芦楚桥被任命为科长,芦汉桥等六人为技师。随着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石印科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人员增加到50余人,他们除了印制文件、传单外,还印制《红军报》、《列宁报》等报刊,以及列宁小学课本、工农识字课本等。1931年5月,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成立经后,石印科开始为苏维埃银行印制货币,工人们就地取材,用大碑石当作石印版印刷钞票,整个印制钞票程序完毕后,由押运员交苏维埃银行后并拿回收单,银行用号码机在钞票上打印号码,并加盖苏维埃财政经济委员会和苏维埃银行公章,经苏维埃银行入账后再发到市面上使用。那时,印制货币的纸张、油墨等重要原材料是通过地下工作者从武汉、上海等地购进的,但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各种纸张供给特别困难。1931年,红军取得双桥镇战役的胜利,并俘敌军师长岳维峻,通过他的亲属从上海等地获得了大批纸张、油墨和其它军工器材,使印钞原材料有了充足储备。
石印科印制的货币主要是纸币,从1931年夏至1932年10月,先后发行纸币四种十一个券别,其中面值伍圆币一种、壹圆币三种、伍角币五种、贰角币两种。这些纸币的正面上方有银行名称,中间是莫斯科冬宫或其他图案,两面印有面值,背面印有马克思图像或花纹图案,上方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正中央盖有篆体的苏维埃银行的印章。这些纸币全用“洋”纸印刷,彩色套印,花边图景清晰,美观大方,一经发行便得到苏区群众的欢迎。老百姓高兴地唱着这样一首歌谣:“苏维埃有个石印科,标语传单印得多,自办银行印钱票,边区群众乐呵呵”。
1932年秋,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撤出苏区,石印科停止工作。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石印科为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唤醒人民觉悟,以及繁荣根据地的经济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