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乍暖还寒。3月10日,新县红旗社区一处电动车充电棚前,刚刚送完孙子上学的张阿姨正在给电动车充电。“以前电动车没电了还得找地方充电,自从建了这个充电棚,可比原来方便多了,既省事又安全。”
原来,在红旗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期间,有居民反映小区电动车充电不便,部分居民从楼上拉飞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接到社区“吹哨”后,包联单位县人大机关立即派人对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与社区干部、小区楼栋长一起商讨解决办法。经过多方奔走联系后,县人大机关协调县发投公司部分项目资金,在社区安装了一处长20米、宽2米的电动车充电棚,满足了群众的充电需求。
在新县,群众得到的实惠与帮助远远不止于此。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得亏有你们帮忙调解,让我母亲能安享晚年。”在新县金兰街道卓湾社区,王小军(化名)对前来开展法律援助的律师李长元感激不已。
王小军的母亲因病丧失行动能力且生活不能自理,几个子女因赡养费用问题争执不断。在社区协调下,社区治理共同体联建单位县司法局派出法律援助小组介入调解,老人的赡养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群众有需要,部门来报到。近年来,针对城市人口增多、社情民意繁杂、居民诉求多元、社区本级资源力量不足等问题,新县将县城区划分为18个治理片区,每个片区由1名县处级干部分包联系。1个县直单位牵头统筹,4-10个县直机关单位划片负责,打造了以“领导干部分片负责、机关单位统筹联动、党员干部报到服务、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为内容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激发了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与活力。
不单单如此,新县按照每格300-500户标准,将城区划分134个基础网格,细分为1936个应急网格,由县直部门党员干部兼任网格员。同时,每栋楼明确1-2名楼栋长和党员中心户,推动“基础网格+应急网格”融合互补,形成了“社区—基础网格—应急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
为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走深走实,新县还创新推行以“微服务+专业化服务+特色化服务”为内容的“一微两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县直机关专业化职能作用、各类组织特色化资源优势,精准对接社区群众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因事施策。2023年以来,新县开展健康体检、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1200场次,举办“周末课堂”、就业技能培训、“夕阳红”集体婚纱拍摄等特色化服务1600多次(件)。
“我们致力于用‘微服务’满足‘微心愿’,用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对接群众‘个性化’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因事施策,实现群众有诉求、组织有回应、服务有保障。”新县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阮明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新县将继续深化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统筹整合更多力量向社区汇聚,推动县直机关和各类组织“人、财、物、智”要素资源向社区下沉。努力建成一批美好社区典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治理妙招
新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方法路径,推动135个县直单位“人、财、物、智”资源要素下沉社区,动员3260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所联系的社区报到。健全定期议事、动态评价、“平急转换”等运行机制,打造了上下联动、多方协同、高效贯通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同时,探索推广“一微两化”服务模式,聚焦居民反映集中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建立“接、派、办、评”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模式,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王丽君 吴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