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减少对企业的多头重复检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号)文件要求,按照“能合尽合”“能联尽联”的原则,对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事项进行整合,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即“一业一查”。
主要做法
(一)部门提前谋划,夯实工作基础。每年年初,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文件,要求县各行业主管部门以权力事项清单为基础,以监管对象或事项为联结点,全面梳理涉及同一业态对象或者事项有多个监管主体、需要协同监管的群众关注热点、行业治理难点、中心工作重点、部门监管盲点,形成“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检查事项清单和联合检查计划,明确牵头单位、配合单位、检查主体行业类型、检查事项等,报县联席办。
(二)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工作进度。各成员单位上报“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检查事项清单和联合检查计划后,县联席办将对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对于需要增加或者删除部门的,及时向“一业一查”行业牵头部门进行沟通,对于配合部门有争议的,及时召开相关单位及司法局、县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组成的临时会议进行商讨研究予以确认。对于不符合“一业一查”监管模式的,由县联席办告知牵头部门采取以往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检查模式进行抽查检查。如统计局“四上企业”联合抽查,因为“四上企业”是按企业规模归类,涉及多个行业,无法使用“一业一查”开展抽查检查。
(三)定期督查评估,确保工作成效。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开展“一业一查”检查前,需共同协商确定检查时间和检查流程,并制定行业“一业一查”抽查检查实施方案报县联席办备案,县联席办根据各单位制定的实施方案并参考系统录入的抽查检查结果实时对各单位“一业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对不按时开展工作、减少抽查事项开展工作、任意改变抽查计划、开展工作走马观花等情况及时以县联席办名义通报到相关单位。同时为了适应中心工作开展,将一些需要多部门配合但未纳入“一业一查”抽查计划的临时工作纳入“一业一查”计划之中。如,今年我县加大对未成年人进入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检查,需要公安、文广、市场监管、烟草等多部门配合,单一部门单独行动因执法权问题难以取得成效。因此我们联合以上四部门制定了酒吧行业“一业一查”工作计划,有力地加强了对我县酒吧行业的监管。
工作成效
2023年新县“双随机一公开”“按事项管”共计144项抽查检查任务,2024年新县推行“一业一查”“双随机一公开”后按行业监管制定计划任务共计84项,比2023年减少41.7%。通过“一业一查”,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从“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干扰。
经验启示
对比其他城市做法,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的“双随机一公开”“一业一查”工作经验启示总结起来有如下2点:
(一)并未机械地将“一业一查”全面铺开。新县目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是传统的联合抽查和“一业一查”同时进行,而不是像其他某些城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一业一查”工作。而是因为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有些领域并不适用于“一业一查”。
(二)更加注重县“双随机一公开”联席办作用发挥。新县“双随机一公开”联席办将统筹协调工作贯穿于“一业一查”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全过程,而不是仅仅将工作安排了事,确保了“一业一查”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