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乡:双轮驱动 打开集体经济“新路子”

 
信息来源: 新县千斤乡 发布时间:  2025-04-23

  不误农时不负春,春耕备耕正当时。4月21日下午,千斤乡全体班子成员和19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在戴湾村集体经济种植基地的黄畈再生稻种植区,现场对水稻品种选择、高产栽培、田间管理等经验进行了交流学习。

千斤乡:双轮驱动 打开集体经济“新路子”

  “黄畈再生稻种植区土地平整,灌溉方便,我们在这里打造了300亩的高标准农田,采用‘一种两收’的稻作模式,已种植水稻150亩,其中机械化插秧的面积达到了95%,估计两季亩产能超1900斤。”戴湾村党支部书记指着百亩稻田自信地说道。大家纷纷表示:“再生稻产量大、收益好,要抢抓农时,根据本村实际适度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千斤乡大力推进育秧基地建设,依托北杨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打造50亩育秧基地,建成4个标准化棚室和1个35亩的户外育秧田。铺设水网、电网,完善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旋耕机、水泵等自动化育秧设备,通过规模化工厂育秧技术,实现秧苗培育降本增效提质。目前,已根据19个村实际需求,挑选优质供应商,集中采购谷种1.36万斤,利用北杨湾育苗基地统一育苗,育苗成本降低18%。预计全年可提供水稻育苗服务面积2600亩,“地不荒、人不闲、村不穷”的千斤模式持续优化。

千斤乡:双轮驱动 打开集体经济“新路子”

  接下来,千斤乡将围绕“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效益”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示范基地+育秧中心”双轮驱动,调动各村发展农业种植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指导各村把小地块、小田头挑选出来,加快“小田并大田”进程,因村制宜适当扩大再生稻示范种植规模。同时,强化农机、农技和农资服务,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带动全乡水稻产业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各村集体经济收益目标,真正做到守好万亩良田,筑牢千斤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