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改革创新
新县:创优推行“七零”工作法 打造 招标投标“新e招”服务模式
发布时间:2025-04-23 来源: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一、背景介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二、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二)强化政策法规协同衔接。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健全招标投标交易壁垒投诉、处理、回应机制,及时清理违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招标投标的政策法规,要严格落实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等要求,不得干涉招标人、投标人自主权,禁止在区域、行业、所有制形式等方面违法设置限制条件。五、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九)加快推广数智技术应用。推动招标投标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发展。制定实施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标投标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加快推进全国招标投标交易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经营主体登记、资格、业绩、信用等信息互认共享。加快实现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全国互认,支持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与招标投标交易编码关联应用。全面推广以电子保函(保险)等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

  二、主要做法

  一、除壁垒、交易进场“零门槛”。平台开放接入电子保函,兼容多种造价软件,创新推行政府采购“无感投标”,数字证书(CA)跨区域互认,推广手机“标证通”APP广泛应用,打破不合理限制,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到公共资源的交易中来。

  二、减负担、交易过程“零收费”。充分发挥交易平台公益性优势,免费下载招标文件,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从2022年12月起,在政府采购限额工程领域,实行信用承诺函代替工程质量保证金。2023年6月,停止收取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做到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

  三、通数据、交易主体“零跑腿”。实现交易平台、政府采购和行业监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让“交易数据”多跑腿,交易全流程从“线下”转为“线上”,交易主体无需到交易中心办理任何手续,无须提交任何纸质资料,实现所有事项“全程在线、一网通办”。

  四、融科技、交易环节“零见面”。科技赋能交易重要环节,实现发布公告、下载招标文件、提交投标文件、开标、评标等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不见面开标率达100%;深化远程异地评标,与29个市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累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985宗(次)。

  五、随机评,交易评审“零干扰”。投入2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分散评标室,健全升级门禁系统、信号屏蔽系统和金属探测系统,率先推出“全市随机评标”新模式(随机抽取专家,专家自主选择交易中心参加评标),在避免不必要干扰的同时,每年可节约交易成本30余万元。

  六、强监督,交易监管“零死角”。先后制定出台《评标专家库专家抽取工作制度》等25项制度,建成阳光交易廉政文化长廊,推行廉洁自律承诺制度,定期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采用“五色马甲”模式对进场交易人员进行身份标识化管理,建成变声语音通话系统,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保证交易公平公正,实现交易监管全覆盖。

  七、强服务、交易保障“零盲区”。不断强化平台服务举措,大力实施“帮办代办”新服务,标前主动为招标人提供咨询,标中积极与交易主体协调联动,标后明确专人跟踪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流程、全方位保障交易顺利进行。止目前,已为交易主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60余次。

  三、工作成效

  一、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服务,实现在线解密投标文件,2024年1-11月,已完成不见面项目开标194宗(次),交易额13.36亿元,不见面开标率100%。严格交易平台技术中立,已与4家造价软件公司兼容对接。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等18个市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共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493宗(次),其中主场228宗(次)、副场265宗(次),“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了常态化。

  二、企业投标成本持续降低。积极推广免费标证通手机APP应用,实现免实体CA数字证书认证。2024年上半年,全面停收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为投标企业节约现金流约1500万元;信用承诺替代工程质量保证金,将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减免工程质量保证金约3000万元;实现政府采购“无感化”投标,为供应商节约证明材料费用10万元,减少审批手续200次。

  三、交易流程持续优化。持续对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等交易服务流程进行完善,优化精简项目受理、场地预约、公告发布环节,实现全流程“网上办”。建立健全一日办结制、容缺受理、延时服务、在线投诉等服务机制,实行线上“一表通办”。打通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和行业监管系统,实现交易流程数据互联互通。

  四、加强智慧监管。健全完善了异议投诉处理办法,设置了线上投诉模块,严格落实异议投诉受理、办理时限。2024年上半年,尚未发生招标投标领域异议投诉事件。强化评标专家日常管理,落实了“一标一评”评价机制,开展了4期评审专家业务技能培训。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模型,积极推行交易智慧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清查标书雷同性,有效打击招标采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对3名评标专家、3家代理机构给予记分处理,对8家投标企业给予一年内禁止参与投标处理。

  五、不断推进廉洁评标。在县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建成阳光交易廉政文化长廊,评委专家签订廉洁评标承诺书,不定期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倾力打造阳光交易平台。完善配套“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和变声录音语音通话系统。2024年1-11月,与市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为194个进场交易项目提供了评标变声语音通话音频服务,促进了评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切实维护了投标企业的权益。

  四、经验启示

  下一步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聚焦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新部署要求,以服务好市场主体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制,全力打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奋力打造“新e招”交易新品牌,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