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国发〔2024〕3号)为进一步深化我县产业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从标准化、便利化、规范化向增值化全面升级,持续提升政府服务力,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新县聚焦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文旅研学三大县域支柱产业,高标准建设“产业营商服务厅”,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做优“一站式”集成服务
1.统筹整合“精准助企”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平台、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线以及企业家会客厅、政务服务大厅等各类涉企服务渠道、服务资源、服务力量,积极构建线下“只进一厅”、线上“一网通办”的产业营商环境服务体系。
2.打造线下产业营商服务厅。设置常设咨询区和增值服务区,常设咨询区结合我县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文旅研学三大支柱产业,分类设置三大产业服务专窗,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咨询、涉审批事项办事指引、产业要素基础情况告知、产业链生态信息提供、企业投诉受理以及“非即办”事项办理结果反馈和材料出件等服务;增值服务区设置企业事项帮代办窗口和产业领导专席,为企业提供服务产业全生命周期需要办理的各类事项的代办服务,产业领导专席采用预约制,主要提供企业困难面对面解决,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园区、产业等拓展服务站(专窗),构建一体协同的产业营商服务体系。
(二)做细“全链条”涉企服务,梳理相关清单制度
全面梳理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涉及的生产要素、项目建设、政策扶持、审批服务等事项,在产业营商服务厅、惠企服务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区等线上线下渠道,制定产业营商服务厅《联席会议制度》《“首席服务官”制度》《窗口工作流程》《帮办代办制度》等工作保障制度机制,梳理公布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文旅研学三大产业“服务清单”共计335个政务服务事项、478项增值服务事项,印发至窗口供企业查看,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
(三)做实“多元化”增值服务
在优化提升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聚焦人才、金融、科创、政策、法律、诉求等涉企服务重点领域,为企业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增值服务,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急需的政策扶持、人才招聘、融资贷款、市场拓展、合规经营咨询、律师咨询、法律援助、信用修复等增值服务,围绕企业经营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商事咨询、业务辅导,帮办代办等服务。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转变为企业“要什么给什么”,进一步拓展产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产业领导专席预约机制,按照“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由三大主导产业分管县领导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办事堵点、业务撮合、要素保障、项目建设以及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四)打造“全闭环”机制服务模块,保障涉企服务高效运行
持续创建工作机制,构建产业营商环境改革组织领导体系,高位推动产业营商环境改革,组建产高规格产业营商环境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负责生物制药、装备制造和文旅研学三类产业的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建立问题解决、信息更新和线上线下协同机制,每周召开小组会,就全链清单梳理工作的分工、难点、缺漏点进行充分讨论,就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产业营商环境服务实体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路径的研究。
三、工作成效
“产业营商服务厅”建立以来进一步推进了我县政务服务从标准化、便利化、规范化向增值化全面升级,统筹整合服务企业资源,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广泛听取企业的反馈意见和发展对策,让企业家们体会到在新县投资兴业的容易和便捷,全力护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截至目前,服务企业100余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问题解决率、企业满意率均为100%。,今年1—10月,全县主导产业营业收入343127.6万元,同比增长3.62%。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组织变革与重塑,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有效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力量,充分撬动社会公共资源,助力企业成长。
二、产业营商建设离不开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的协调与配合,更离不开市场主体的主动参与,要不断听取市场主体的反馈,消化吸收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改进工作,推动产业营商建设工作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