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红军纪律条文
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抵达井冈山,正值秋收,战士们长途跋涉,又饥又渴,有的战士随手就挖老乡家的红薯来充饥,老乡对此很有意见。毛泽东觉得偷吃一个红薯事小,可损害群众利益事大,于是召集队伍,郑重宣布了“三大纪律”,三大纪律宣布后,部队作风有了很大变化。1928年初,当工农革命军攻进遂川县城后,又出现了战士借老百姓家的门板和稻草不主动归还、归还门板时弄错、睡过的地方没打扫干净等一些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情况,为此,毛泽东又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同年4月,工农革命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式颁布,这是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提出工农革命军的纪律条文,奠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后来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修改完善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发展:从纪律条文到红色歌曲
1934年秋,中央红22师师长程子华受党中央派遣,由中央苏区来到鄂豫皖苏区,传达中央指示,并带来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条文。时任鄂东北道委秘书长的程坦看到纪律条文的内容后,想到以此编写关于红军纪律的新歌词。说是新歌词,是因为当时在鄂豫皖苏区,已经有了两首关于红军纪律的歌曲,分别是《红军纪律歌》和《土地革命成功了》。程坦在编写新歌词时,想到《土地革命成功了》的音调更好学好记、节奏感更强,他便与宣传科科长刘华清商量,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改编成朗朗上口的九字节歌词,再填入流行于鄂豫皖的《土地革命歌》曲调,之后便开始在部队教唱。由于歌词易记、旋律简单,这支嘹亮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歌曲很快在鄂豫皖苏区军民中传唱开来,之后随红二十五军长征一路传唱至延安,并传遍全中国,成为永恒的红色经典。美国记者斯洛在《西行漫记》中高度评价这首歌,说它是“红军完成各项纪律的重要保证,是军队增强战斗力的重要法宝”。
词作者:程坦
程坦,新县箭厂河乡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鄂东北道委秘书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长征途中以红军纪律为内容,改编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交通工业部、内务部副部长
时至今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锻造的优良传统仍在人民解放军中代代相传,军民一家亲的美好篇章也仍在继续谱写。
来源:鄂豫皖苏区首府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