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新县箭厂河乡,乡道Y006箭厂河街道至杨冲村路段的施工现场热浪滚滚。搅拌机的轰鸣声中,施工人员顶着高温加紧摊铺水泥,汗水浸透衣衫,却丝毫未减作业节奏——这条牵动沿线多个村组出行的道路,正从“坑洼不平、破损严重”向“平整宽阔”加速转变。
此前,这段乡道因常年使用、维护滞后,路面早已裂缝交错、坑洼遍布。晴日里,车辆驶过便扬起漫天尘土;雨天时,泥泞积水让通行寸步难行,不仅影响沿线群众日常出行安全,更制约着周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了当地发展的“梗阻路”。沿线群众对道路修复的迫切,早已写在日常出行的谨慎与期盼里。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出发点。箭厂河乡将“开门教育”融入基层治理,通过“昼访夜谈”常态化走访,精准捕捉到这条乡道的问题与群众的诉求。乡党委迅速响应,把道路修复列为“开门教育办实事”重点项目,第一时间与G230项目有关责任方对接协商,明确道路修复方案,做好设备进场等前期筹备,让修复工程快速落地。
施工现场,厚厚的水泥层浇筑正有序推进。施工队对这条连通G230的辅路,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采用高强度水泥进行铺装。这一标准不仅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车辆通行,更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可承载旅游大巴往来,为沿线红色景点开发、中药材种植等未来发展打通“交通脉络”。
从群众诉求被精准捕捉,到政企联动、快速推进,箭厂河乡用高效行动回应民生关切。此前,“昼访夜谈”中收集的20余条关于该路段的意见建议,直接推动了修复工程的启动;施工中,乡干部每日到场协调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与效率并行。
如今,随着水泥路面日渐成型,这条曾让沿线群众犯愁的“梗阻路”,正蜕变为保障安全出行的“民心路”。更重要的是,它将串联起箭厂河乡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生态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筑牢交通根基,成为带动沿线发展的“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