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大别山腹地的新县卡房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牛冲村天麻种植基地,农户们弯腰松土、刨出天麻、分类装袋,动作麻利又娴熟。一个个饱满肥硕的天麻从土里“探出头”,堆成了小山。
“今年的天麻种子优质,管护也到位!我们在牛冲村山上种的220余亩田间天麻,亩产差不多4000斤!”种植公司负责人胡忠新双手捧着刚挖出的天麻,笑容里满是藏不住的兴奋与自豪。
“不光采收时能挣钱,现在洗天麻、蒸天麻也有活干,一天能挣120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一旁麻利地冲洗着新鲜天麻的村民郭美容说。

如今让乡亲们捧在手心的“金疙瘩”,正是卡房乡锚定“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结出的硕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优质的栎树林资源,卡房乡创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同步推广大棚集中种植与林下仿野生种植。如今,全乡建成300亩标准化天麻种植基地,培育菌棒4500吨,林地产出效益比传统模式翻了10倍,昔日闲置山林变成了乡亲们的“绿色银行”。
科技赋能更让天麻产业有了硬核支撑。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卡房乡不仅培育出抗逆性强、天麻素含量高的“卡房1号”新品种,还引进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精准控温控湿,建成豫南首条天麻无硫烘干生产线。从菌种培育到加工销售,一条“种、产、销”全产业链已然成型,带动合作社、农户年加工鲜天麻70吨,开发出天麻粉、天麻片等6种深加工产品,产品通过“线上拍卖+线下展销”双渠道,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备受市场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卡房乡借助生态优势精心打造“天麻研学基地”,开发药膳体验、林下采摘等农旅融合项目,年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让天麻产业多了“文旅味”。
产业旺了,百姓的腰包也鼓了。如今的卡房乡,天麻种植面积近400亩,年产值预计突破千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20个,带动80余户农民实现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一亩林下天麻净赚3万元,比打工强多了!”种植大户邓永利的“生态账”,正是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真实写照。
眼下,卡房乡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设天麻种质资源库、规划天麻康养小镇……这片充满活力的红色热土,凭借“绿资源”催生出“金产业”,在生态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新答卷。
来源:信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