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旗飘飘映红城。刘东明 摄
大别山麓,江淮之滨。新县——这片浸润着革命先烈热血的红色沃土,正以“红”为魂、以“绿”为基、以“融”为径,在“十四五”规划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答卷。
2019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信阳考察调研,首站就来到红城新县,留下“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为加快老区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济发展的“稳”与“进”,是新县振兴的坚实底座。2024年,新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8.3%、10.2%、6.3%、6.9%。这些跃动的数字,既是新县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是老区人民奋斗足迹的鲜活见证。
1 红色传承:精神高地铸引擎
“这面红色锦幛,是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它的正面缝着‘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标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内,小小讲解员许正豫稚嫩而坚定的嗓音,引得游客纷纷驻足。
馆内3000余件革命文物与新县365处革命历史遗址、800余处文物点、167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筑起这片红色热土的精神坐标。
为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传下去,新县系统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对革命文物和遗址遗迹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实施修复提升工程,建成红色精品工程35个,成功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为红色基因传承筑牢坚实基础。
创新传承方式,让红色资源从静态陈列走向动态传承。如今,精心打造的“红色双子星”剧目——《红旗不倒大别山》与《大别山战将》,在将军山下每晚准时震撼上演,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红色记忆、感受历史脉搏。“英雄山党支部”党建品牌持续擦亮,革命后代、烈士家属“口述历史”抢救工程深入推进,“小小讲解员进景区”活动让红色精神在青少年口中代代相传。
红色资源“活起来”,带动民生“富起来”。近年来,新县持续擦亮“大别红营”“红旗飘扬半马”等经典IP,红色教育培训品牌价值达38.62亿元。《红旗不倒大别山》《大别山战将》实景剧自今年首演以来已演出100余场,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有效实现“精神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
2 绿色赋能:生态红利享幸福
当车轮驶过新县香山湖沿湖公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旋律便从路面流淌而出。这条创意音乐公路,既是游客打卡“网红地”,更是新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新县的生态底色格外鲜亮,植被覆盖率高达95%,森林覆盖率达78.6%。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新县给出了清晰答案。
工业提质,培育发展新动能。在羚锐制药的智能化车间里,绿色生产理念正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我们在新县纳税约2.5亿元,持续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羚锐制药贴膏剂事业部总经理程宝东介绍道。通过并购银谷制药等重点项目,羚锐制药正有力地反哺和强化新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此同时,新县装备制造产业深耕细分领域,在新型电力装备、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领域实现34.1%的高速增长。利贞科技光电产业园顺利落地、大湾区低碳创新示范园进驻“新县飞地”、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让新质生产力为工业经济注入绿色新动能。
农业增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当生态优势向产业链延伸,乡村振兴的画卷也随之铺展,34.7万亩油茶林、30万亩茶园、8.7万亩中药材不仅是绿色屏障,更是40亿元综合产值的源泉;成功培育89个“新县味”农产品品牌,并创造4.3亿元年农产品上行交易额,让“山货出山”成为富民强县的密码。
文旅融合,“诗和远方”相得益彰。新县巧妙盘活“红、绿、古”三色资源,研学培训、休闲康养、体育健身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22家3A级以上景区形成集群效应,让这片土地成为文旅融合的示范样本。2025年入选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名单的新县“山水古韵夏日休闲游”,更是红色教育、生态体验与古村落保护完美融合的典范。今年1至9月份,全县接待游客9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60亿元,5万余人吃上“旅游饭”。凭借出色的旅游发展成绩,新县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榜单,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3 城乡融合:全域提质筑美好
“广场建好了,路灯亮了,锣鼓敲起来了,咱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当太阳能路灯的暖光倾洒在陡山河乡白马山村山顶的小广场上,村民叶大爷的感慨道出了新县城乡融合发展的民生温度。新县先后添置的122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的不仅是乡亲们的回家路,更是老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富路。
在城乡布局上,新县始终坚持“全县一盘棋”,构建“花园城市、美丽集镇、和美乡村”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城市更新、服务增效、环境提质,对韩山古村落、毛铺大湾等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利用改造,被确定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让老区群众无论身在城镇还是乡村,都能共享振兴成果。
交通是城乡融合的“动脉”。新县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构建内外联通的交通网络。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成功入围2024年“公路旅游”特色路,串联起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点和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路”。与此同时,城乡环境卫生、供水、污水处理、交通运输等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让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的称号实至名归。
民生温度是城乡融合的“标尺”。“民声直通车”“昼访夜谈”解决的千余件民生诉求、戴畈模式创新的养老服务以及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的创建,共同织就了覆盖全人群的保障网络。当就业提质行动让农民在家门口获得技能,教育资源优化使城乡学子共享优质课堂,新县用一个个民生小切口,绘就了共同富裕的大图景。
4 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增效能
清晨,当温暖的阳光洒在新集街道京九社区的“望耘社”共享菜园里,社区党委书记曹功德正带领党员志愿者们忙碌着。这片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在社区党组织的带头整治下,变成了200余块“微菜园”,成为连接党群关系的“连心园”。这样的场景,正是新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办好老区的事,关键在党。新县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五基四化”和系列专项行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优势。
筑牢堡垒,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新县深入实施“头雁”优化工程,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通过“五星”支部创建,全县农村“三星”以上支部占比达62.9%。“多亏了‘支部联支部’,我们与县直机关党支部结对共建,解决了干旱带来的饮水难题。”箭厂河乡李洼村党支部书记曾祖权感慨道。
创新治理,提升服务效能。新县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机制,依托数字平台收集处置群众诉求8.1万件,事项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居信阳市前列。在戴畈村,农村老年食堂成为留守老人的暖心港湾,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便捷助餐服务,让党建温度传递到每个角落。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老区新县的故事仍在续写。这片红色热土长燃奋进之心,将大别山精神化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在奋进“两个更好”的新征程上,书写着属于革命老区的出彩新篇章。


